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0的文章

跳水

跳水是增加寶寶感覺動作經驗的好活動,尤其是針對在陸地上還不會跳的小寶寶們,在水中就先可以體驗跳的動作啦! 🙋 為何要練習跳? 🔸 多關節動作的協調 🔸 體驗離地無支撐的感覺 🔸 提供前庭覺的刺激 🔸 姿勢控制與平衡 🙋 在水中和陸地上跳有什麼差異? 🔸 浮力減緩降落的感覺 🔸 水中站立的平衡挑戰 🙋 要怎麼練習?(由簡單到難) 1. 寶寶的起始位置:影響寶寶體驗降落程度的強烈,若是在陸地上跳,少了浮力的協助,降落的感受會比較強。 🔸 坐在水中的階梯或是椅子上(如影片),讓水面高度在胸口左右 🔸 站在水中的階梯或椅子上,讓水面高度在胸口左右 🔸 坐在岸邊往前跳水 🔸 站在岸邊往下跳 2. 家長協助程度 🔸 初期練習時避免寶寶口鼻入水 🔸 待寶寶能享受跳水動作後,再讓寶寶嘗試跳+潛水動作結合 🔸 已經會跳的大寶寶可以練習跳水後水中站立 ♥️ 小訣竅 <針對不敢跳水的寶寶> 🔸 口鼻先不入水 🔸 先在水中坐著跳,通常害怕跳水的寶寶是害怕降落的感受,因此降低降落的程度較適合初階寶寶練習 🔸 由家長抓住寶寶,取代寶寶抓住家長。家長抓住寶寶,讓寶寶有安全感較願意嘗試往前跳,同時家長又可以適時短暫放開手,讓寶寶體驗跳的感受。 https://www.facebook.com/otsiandswim/videos/756012221575440/

周歲生日快樂

圖片
神奇的一年 謝謝妳參與了我的人生 第一眼看到你時覺得好不可思議 小小的你,稚嫩的哭聲、好奇的眼神 初次見面的震撼 讓我只想好好呵護著你成長 懷孕或養育孩子的辛苦顯而易見 但這份幸福卻不是他人能理解的 因為這份幸福 是只有與你親密連結的我們才能體會到 你的成長或笑容 好像理所當然 卻總是能帶給我們無法言喻的開心 讓我們努力學習當一個理解你的爸媽 希望打造出適合你成長的環境 每天在哭聲笑聲中 重複著換尿布吃飯洗澡 然後你就長大了 「一個人能給另外一個人最寶貴的禮物是時間」 我以為這是我能給你的 但沒想到這同時也是你給我的禮物 這禮物有好多層次 一次一次的挑戰著我 讓我學習妥協、觀察、思考、溝通 和你相處的過程 也帶著我成長 看到了自己好多不同面向 看著家人這麼愛你與用心與你互動 都覺得妳好幸福 然後很神奇的 看著幸福的妳也讓我們覺得很幸福 成長的過程好像漫長 回頭卻又覺得稍縱即逝 謝謝你的出現 讓我多了好多珍貴的回憶 對於未來也充滿著期待 謝謝你 我的寶貝 謝謝你讓我體會到不同的愛 生日快樂! 要健健康康的長大喔

【如何教孩子打招呼】

圖片
衛福部這系列實在是拍得太好,一定要好好推廣,連結放在文末。過年要到,一定要來特別討論一下關於「打招呼」這件事。 除了影片和文章介紹的觀念外,職能治療師一定要來推廣一下「有意義的活動」的重要性啦!藉由活動,幫助害羞孩子降低社交壓力,就更容易融入符合常規期待的社交情境。 以下兩個類型的活動提供給大家參考: 1.邀請孩子一起準備待客活動 事前除了利用照片介紹親朋好友外,和孩子一起準備待客的過程也是很好的準備活動,例如:洗水果、榨果汁、準備食物飲料等,當親朋好友到來時,讓孩子利用端水果、拿食物等實際的活動來待客,也是很好的互動方式!切記!!! 禮貌的互動不只侷限在口頭打招呼 禮貌的互動不只侷限在口頭打招呼 禮貌的互動不只侷限在口頭打招呼 2. 遊戲活動的重要性 不是每個大人都知道如何與孩子建立關係,更不是給了禮物或紅包孩子就是建立關係了。因此如何帶著害羞孩子與不熟的親朋好友互動是很重要的。其中最容易成功的就是帶著孩子愛玩的玩具或桌遊,讓大人孩子把目標放在遊戲規則上,對於害羞的孩子是有顯著減壓的效果,當人際壓力減少後,互動的品質就會明顯提升,孩子才能享受社交情境。 除了以上兩個活動外,幫孩子說出心理話也是非常重要的。越多人在注視或等待,更是社交壓力爆棚的時候,因此幫孩子講出口,除了示範良好的互動方式外,更是避免目光的好方法!這樣孩子以後會不會都不開口了?針對害羞的孩子,不開口的原因是來自於社交壓力,若能帶著孩子一步步適應社交場合,孩子能自然而然的融入社交情境,這時孩子就會自主的很多表達了喔! 衛福部正向教養連結 👉 👉 👉 https://www.facebook.com/470265436473213/posts/1445619845604429/

【小孩要怕才會乖!真的嗎?】

圖片
「就是要打,他才知道不行!」 「讓他怕一次,以後就不敢了!」 「你再邊吃邊玩,我就要揍你」 孩子真的需要利用威嚇式的語言來教導嗎? 害怕被打罵,孩子真的有學到嗎? 立即見效就是好方法嗎? 有些孩子因為打罵反而更多情緒行為問題,明明顯示這種打罵無效,大人們卻而無限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認為孩子需要更多打罵,而不反省是否需要換個教養方式。 因為自己是大人,所以有情緒時就可以對小孩大打出手嗎?而這所傳達出的身教其實是「我生氣,所以我可以打你!」 利用「讓孩子害怕」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以為這些行為不被看到就不會被處罰,可能更因此讓孩子逃避責任、或養成說謊的習慣。 好好的與孩子溝通,教導孩子如何在「自己的需求」與「環境的要求」之間找到平衡,才是更長遠的解決方法。 一個三歲半的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而打人時,告知孩子「你再打人,我就會打你」時,完全忽略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與需求。 反之,如果能引導孩子表達,「這是我的東西,我不要借你」、「還給我」...則讓孩子學習到符合環境規範的表達方式,未來孩子才有可能利用表達取代打人的行為。 理解作為基礎的嚴格,才能讓孩子更願意遵守規範。 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科技、醫療、通訊都在進步,但其實教育也是持續進步,許多爸爸媽媽們不斷的摸索適當的教養方式,不應該被一句「我們以前教小孩也都用打的」、「我就是這樣長大的」,而回到不適合的教養方式。 最後,節錄自河合老師的一段話「乍看之下『理解』和『嚴格』是無法相容的,但事實上理解越是深入、深刻,越是會認識到嚴格的必要性,嚴格也才會像柱子裡的鋼筋一樣,成為我們的支柱。沒有理解作為基礎的嚴格,是脆弱的」。 或許我們無法百分之百的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但不斷嘗試理解孩子的過程,會讓孩子找到符合環境規範的表現。 希望不要再把打罵威嚇教育,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教養方式。

【仰漂預備】-躺沙發

圖片
隨著月齡越大,寶寶可能會開始抗拒仰漂,這是為什麼呢? 隨著寶寶月齡越大,七坐八爬、學站學走,其實反應出孩子發展出「抗重力」的動作技巧,在這個過程當中,若寶寶不小心失去平衡,就有可能跌倒撞到,漸漸的,寶寶理解「重力」的影響! 但仰漂剛好相反,仰漂需要寶寶不要對抗重力,而是放鬆的躺著享受水平漂浮,這在日常生活中是從未有過的經驗,因此,寶寶有可能出現抗拒的動作而拒絕後躺! 那當寶寶拒絕時,該怎麼引導寶寶練習呢?小魚老師最喜歡的例子就是讓寶寶像是「躺在沙發上」的靠在家長肩膀。可以讓寶寶不用太後傾,只是往後靠著家長,像是躺在沙發上一樣,這時可以發現寶寶的頸部放鬆,呈現靠在家長身上的感覺。 在此同時,和寶寶說說話、唱歌、看玩具等,讓寶寶「躺在沙發上」也有事情做(就像我們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一樣 😁 ),這時寶寶更容易放鬆的躺在家長肩膀上喔! 切記,仰漂不是比力氣,常看到家長總是用盡一切想要讓寶寶往後,而寶寶全身用力尖叫的要坐起來(脖子因為用力都變很粗啊!),仰漂是最無法被要求的動作之一,也無法用條件交換達成的動作啊,因為!!! 因為仰漂最需要的就是放鬆 因為仰漂最需要的就是放鬆 因為仰漂最需要的就是放鬆 當家長和寶寶們在比力氣的同時,寶寶是很難放鬆的,更何況當寶寶一直拒絕但家長卻未察覺到孩子傳達的訊息時,就失去親子共游的目的啦! 下次,當寶寶不願意仰漂時,就先從「躺沙發」開始試試看,當孩子能接受時,再漸進式增加沙發的傾斜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