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與進步

有時候在孩子身上有點難區分這兩個差別,但大體來說可能可以用孩子是否非常認真來區別吧!看見孩子的成長或進步會有什麼心情上的差異呢?

而當孩子成長的狀況不如預期時,或許心慌急躁的同時,是否會讓我們不小心忽略了孩子的進步,也抹煞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呢?

若是因為肢體上的困難導致孩子無法完成某項動作,其實反而很容易理解孩子,進而看到孩子的進步。但在行為表現的困難(寫功課、規則遵從、情緒控制...等),卻容易因為看不到孩子執行困難的「原因」,而一昧的歸因在孩子不用心,更難看到孩子的進步。「你怎麼這麼不用心」、「又來了」、「又忘記」、「還在哭」、「有什麼好生氣的」...等,也成為圍繞孩子的語句。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職能治療領域非常看重的以下兩個觀念:

👆自我價值觀:認識自己的過程,對於自我的評斷。我們身為孩子最親近的家人,需了解當孩子接收過多負面批評時,最讓人捨不得的是影響孩子自我價值觀的建立,分享之前看到很喜歡的一句話「當孩子收到來自於爸爸媽媽的批評時,他們不會停止對爸爸媽媽的愛,他們只會不愛自己」。不愛自己的孩子,在自我價值觀的建立會開始走向負向循環,認為自己就是「不好」,而出現更多自我放棄的行為,「反正我怎麼做都不對、反正我就是笨(壞)...」,因此生活中就更多負向的經驗。

👆自我實現:當潛能充分被發揮出來,這時孩子會因為自我實現而感到滿足,舉例來說,當面對新的挑戰時,孩子若因為害怕而未嘗試,這時孩子並不會得到滿足,只有在孩子嘗試過後,發現自己做的到(即潛在的能力被表現出來),孩子才會有最大的滿足。
良好的自我價值觀,有助於孩子努力嘗試將自我的潛能表現出來,例:
「我覺得」我可能可以做到➡️努力嘗試➡️學會了某項技能。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留心里程碑的發展,同時也需要留意孩子在自我價值觀的建立,幫助孩子能達到自我實現的滿足。在此過程,良好的親子關係織成一個安全網,協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找到自我與環境的平衡,因此,緊密的親子關係不只在寶寶時期很重要,延續到幼稚園、國小、國高中都還是影響孩子人格養成的重要因素!但卻常常看到隨著孩子年紀越大,親子關係走向緊繃,好像因為許許多多的要求與期待,忘記了孩子陪伴我們一起成長的喜悅。

於此同時,也期許著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或許會有越來越多挑戰,但也能維持著如同寶寶階段一樣的親密關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感覺統合失調-感覺尋求行為

衝動孩子的規則建立

親子共游課程對自閉症兒童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