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感統課程和游泳課有什麼差異呢

剛好有幾個家長在詢問課程的差異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看看
首先
如果孩子沒有感統問題
一般游泳課就完全可以滿足孩子感覺的需求!
(光是游泳對感統的幫助就是長長一大篇,這裡就不說了~)
但是如果孩子有感統障礙的話
可能就需要先藉由水中感統課程
讓孩子的大腦可以準備好適合學習的狀態
舉例來說
自閉症兒童常見有感統的困難
可能有較多自我刺激的行為(搖頭、晃手等等)
同時堅持度較高、情緒不穩定的狀態
或是在口語表達和指令接收與理解上都較困難
此時
可能就先需要藉由水中感統的活動
滿足孩子的感覺需求
減少孩子自我刺激與不適切的感覺尋求方式
漸漸的
才能增加孩子與環境有適切互動的狀況
有效的接受指令
用這張照片來解釋
當孩子的大腦呈現在最佳的狀態時(最適合的警醒度),
孩子可以有最好的表現
因此水中感統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達到最適當的學習狀態
當孩子情緒穩定、自我刺激的頻率降低、能有效接收老師給的指令、能專注在正在執行的活動等
就能慢慢地將目標進階到學游泳啦!

如果孩子狀況夠穩定,就會建議學游泳就好了唷!!
👀名詞解釋區
☝️感統障礙:可分為感覺調節困難與運用動作技巧不能
☝️感覺需求:就像是人體對食物的需求,需要藉由進食來提供身體的熱量;同樣的,大腦也對各式各樣的感覺(本體、前庭、觸覺等)有需求
☝️感覺尋求:因為感覺需求沒有辦法被滿足,因此孩子自己找到各式各樣滿足自己需求的方式(例如大量的跑動或躁動等)
☝️警醒度:大腦清醒的狀態,當太過警覺或是太不清醒時,都無法有最好的表現
👀圖片解釋
👆X軸表示警醒度arousal
👆Y軸表示行為表現
👆從圖中可知道,當警醒度在最適切的狀況時,行為表現也最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感覺統合失調-感覺尋求行為

衝動孩子的規則建立

親子共游課程對自閉症兒童的幫助